【特約專欄】沒有彈性就是儲蓄保險的最大優勢 —— Loman Lo
- Loman Lo
- Nov 17, 2022
- 2 min read

好多人認為儲蓄保險係呃人搵笨,把錢投放在儲蓄保險後短期內又不可以拿出來使用,拿出來又要蝕錢,即使擺放了5-6年,回報都不算特別好,但卻令客人流動現金大大減少,因此放在其他工具更好。筆者認為不同的理財產品均有其利弊之處,以下將從儲蓄保險計劃的特性說起。
一. 回報低
在投資的世界,有句說話叫<風險與回報成正比>,的確相比起股票、牛熊證,儲蓄計劃的回報根本九牛一毛。但相對上股票和牛熊證等風險更高,所以儲蓄保險計劃應與風險低的工具作比較例如銀行定期。銀行定期年利率大概1-2%,而儲蓄計劃則有 3-4%,可見儲蓄計劃在同樣風險低的工具上更勝一籌,亦可以追上通脹。
二. 鎖定年期長
短期的儲蓄計劃例如5年儲蓄計劃,回本期要大約7-8年,而15年的儲蓄計劃第16年才能賺取些少利息。同樣地與銀行定期相比,銀行可以每天提出直接收取利息,比較靈活,不需要用的話,可將本金和利息續存定期,達到複息效果。但銀行每年的年利率都不同,而且一但做了定期若有急事要取回資金,銀行會收取罰息及沒有任何利息,變相蝕錢。相反雖然儲蓄保險計劃鎖定年期長,但當有急事需要用到資金時,某些儲蓄保險計劃會有保證現金儲備隨時提取,不用罰息亦繼續可以滾存利息,以應付突如其來的難關,所以實際上儲蓄保險計劃比起定期存款更加靈活,從而達到以備不時之需的儲蓄目的。
三. 入場費門檻
不同銀行定期要一筆過整付,起碼上萬元入場,儲蓄保險計劃可以選擇每月每季每年供款,最低每個月$800,一年都只是$9600對於未有資本的學生可謂度身訂做。
綜合以上各點,儲蓄保險計劃在同類型的理財工具中更勝一籌,若能配合短中長期的理財目標更可如虎添翼。其實每個人收入都會分成不同部分,剔除所有支出,每個人即使是月光族,也會有數百到數千的‘私伙錢’,永遠都用不到留在戶口甚至床下底數十年,若把這上些錢放進‘不彈性’的儲蓄計劃內,讓複利息滾存三四十年,當到退休時,不彈性也可以創造大量財富。
撰文:Loman Lo/ 財富管理經理
—— 影片製作/ 社交媒體營銷/ 創意策劃 電郵聯繫:info@revolution.com.hk 廣告合作查詢:info@revolution.com.hk
—— REVOLUTION Hong Kong 透過對保險行業深入和透徹的了解,研發出一系列創新及反傳統的策略,為保險從業員提供針對性而有效的方式邁向成功之路。同時,我們亦將會採訪更多成功保險從業員及最新保險業界資訊。
「墨守成規」只會原地踏步,「改革創新」先有成功的可能!
Comments